摘要:特别声明: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“新华号”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。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山峰苦干实干,旧貌换新颜。千年期盼,一朝圆梦。今年初,省政府发布通知,同意通江等31个县(市)退出贫困县...
特别声明: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“新华号”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。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山峰
苦干实干,旧貌换新颜。千年期盼,一朝圆梦。今年初,省政府发布通知,同意通江等31个县(市)退出贫困县序列。通江全县贫困率下降到2019年底的0.2%,157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。从此,通江告别贫困,老区迈步奔向全面小康。
作为革命老区巴中贫困人口最多、贫困面最大、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之一,通江近年来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奋力开创百姓富、生态美的“一区三地”通江新未来,实现了连战连胜、再战再捷。
安居又乐业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
初夏时节,在通江县文胜乡谭坪村跃进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青瓦白墙安置房在阳光照射下,显得格外耀眼。
三三两两的安置群众在房屋周围的菜园里劳作,不时地抬头欣赏眼前这个曾经“做梦都想不到”能住上的“新家园”,阵阵欢笑声洋溢在“新家园”上空,幸福和谐的场景令人陶醉。
在安置小区内的李素梅正忙着新购商品上架。“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。”李素梅是文胜乡谭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,她一家2017年春节期间搬进了谭坪村跃进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
李素梅在搬迁安置点安家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平价超市,让搬迁户能够购买到平价实惠放心商品,她感慨地说:“跟搬迁前相比,真是天上人间。”
好政策,指的是通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。地处米仓山东段南麓的通江县,一些地方山高坡陡、生产生活环境恶劣,致使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”,群众行路、吃水、上学、看病、安居、致富等方面无一不难。易地扶贫搬迁,成为这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。
5月8日,笔者走进两河口镇小南山村的聚居点,依山傍水,白墙黛瓦,农家小院真美,村民罗盛章正乐呵呵地看着电视。新居上下两层,电视机、沙发、冰箱、厨具,一应俱全。
“安居”后如何“乐业”?罗盛章说,今年3月,他加入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,种植了2万多袋银耳。娃娃读六年级,学习成绩很好,也很听话,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
通江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,紧紧围绕环境生态化、收入多元化、设施城镇化、服务均等化、农民市民化等特点来打造,按照食用菌、茶叶、畜牧、核桃和中药材、生态养殖等县域“4+X”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,在安置点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,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专合组织,实行企业带农户,党员带群众,富人带穷人,引导搬迁农户走产业发展路子。目前在安置区种植食用菌1000亩、茶叶1200亩、核桃2000亩和中药材2000亩,增养空山黄牛1500头、青峪猪2000头、巴山土鸡20000只。
易地扶贫搬迁,让通江县走出了一条新时期贫困地区“挪穷窝、换穷貌、改穷业、拔穷根”的精准扶贫之路。
农业狠发力 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步伐
去年9月,通江举办了以“金秋九月·喜庆丰收”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。丰收节上,通江银耳、空山马铃薯、青峪黑猪等“山货”上架,并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
近年来,通江县抢抓历史机遇,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、生态农业阔步迈进,消费也由“吃什么种什么、养什么”向“什么赚钱就种什么、养什么”转变,推进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通江县是青峪土猪的发源地,也是最大的放养场。在广纳镇金堂村巴中市巴山牧业科技有限公司,公司采用360天以上全生态放牧模式,全程有机饲养,这里的猪听音乐,吃百草,舔硒土,喝山泉水,2011年通过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。
“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,青峪猪肉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且比其它品种猪肉含量高出2至3倍;人体最稀缺的微量元素锌、硒是其它品种的3至5倍。”公司董事长张育贤介绍道,通江县位于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,保持着天然的原生态系统,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6%,中药材2000多种,在这里放养的土猪锌、硒等微量元素要比普通的猪高得多,颇受市场青睐。
通江银耳的生长更体现出生态价值。天生雾、雾生露、露生耳,银耳的生长环境让通江银耳身披贡品荣耀驰名中外。
为加快绿色价值再造,让“绿水青山”变现“金山银山”,多年来,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通江银耳的传统方式生产,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青杠树资源优势,遵循生态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努力打造银耳领导品牌“裕德源”。目前,“通江银耳”品牌价值高达32.32亿元。
如今,在通江各地,“一乡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调整和升级,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,创办农业企业,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壮大,社会化生产促使农民调减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作物,大力发展中药材、茶叶、花椒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,念起了名特优新的“山字经”。
帮扶帮到位 贫困户致富有干劲
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,是通江县委、县政府一班人的庄严承诺。近年来,通江县各级部门对点帮扶, 1795 名扶贫干部下沉一线,与80余万通江儿女一起,向贫困宣战。
但通江山壑纵横,八山一水一分田,历来都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。截止到2014年底,全县贫困人口33248 户 113005 人,贫困发生率18.04%。
为此,通江县委明确责任目标,强化“县级主体、部门主帮、乡镇主责”的工作机制,以乡镇为区域划定50个脱贫攻坚作战区,任命33名县级领导为战区指挥长,逗硬落实“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”要求,层层加压,人人担责,建起了既各负其责又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。
松溪乡胡家山村位于通江县东北部,距县城68公里,全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1100米,全村共计165户650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265人。
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张勤负责对口胡家山村。“我们刚进村时,村里条件很艰苦,90%的道路都是泥路,我们日常工作都是步行,有时候一天都在路上,走访不了几户人,极大浪费了时间。”张勤说,为了方便入户走访,驻村工作队通过商量,决定集中购置五辆助力摩托车。
然而由于山路崎岖,加上不少队员之前不会骑摩托车,摔倒、擦伤也就成了家常便饭。但队员们都没有放弃,把入户走访工作做到了实处。
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,全村易地搬迁19户45人,已完成了90%;危旧房改造 108 户,已完成了 56户,完成村道路硬化4.8公里,并发展了以青花椒、青脆李、核桃等为主的产业,胡家山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。
“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,我们把‘最能打仗的人’派往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。”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驻村工作队来自各个行业、各条战线,县里还组织了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培训,从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精准识贫相关知识,从精准扶贫主要举措到精准脱贫方式方法,再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,均作了详实的诠释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动力。
来源:新华号 四川通江